“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這是2006年新《義務教育法》的明文規(guī)定。這條已經(jīng)實施6年,并經(jīng)教育部門多次重申的老“禁令”,并沒有使“重點班”因此而絕跡。
隨著新學年的開學,又一批小一、初一新生剛剛被分到新的班級,其中一些就是“隱形重點班”。盡管它們對外的名稱不叫“重點班”,盡管大多數(shù)學校對此諱莫如深,但它們確實變著花樣存在著。
1. “隱形重點班”享“頂配”師資
翠園中學東校校區(qū)老師吳新(化名)告訴記者,該校今年初一新生共分10個班,其中2個“重點班”,4個“次重點班”,4個“平行班”。
據(jù)他透露,一般而言,開學前,學校會安排一場摸底考試,這場考試的成績是分班的最重要依據(jù)。“重點班”的學生是分班考試中成績最靠前的學生,這個班是“重點中的重點”,即使家里有特殊關系的學生也很難進去,“平行班”的學生,年級排名差不多都在300名以外。
當然,分班工作大多開展得很“低調”,學校不會明確公布分班等級差異,即使是一些內部教師,也很少從校領導口中聽到“重點”與“平行”的字眼。“但是,在開學前分配老師時,就顯而易見了。”吳新說,兩個“重點班”集中了年級主任、備課組長等“元老級”教師,師資陣容明顯“豪華”很多,“如果說‘平行班’的師資配置算是‘標配’,那‘重點班’絕對稱得上是‘頂配’”。
當最優(yōu)的學生遇上最好的老師,當然會產(chǎn)生最好的成績。他表示,每次階段考試,“重點班”某一科的平均分數(shù)會比“平行班”的高出10多分,優(yōu)勢非常明顯。
2. 分班前進行摸底考試
盡管校內的分班“靜悄悄”,但開學一兩周后,不同班級的同學一交流,心里就都有“譜”了。記者在學校采訪時,初二、初三年級的幾位同學告訴記者,學校分快慢班一事已經(jīng)不是什么秘密,初二年級重點班為2班和6班,初三年級為1班和10班。入學前,他們會進行一次學校組織的摸底考試,考試內容為小學數(shù)學、語文和英語。
同時,他們表示:“‘重點班’老師明顯好很多,管理更為嚴格。”由于初一新生尚在校外軍訓,記者未能采訪到他們。
當每個班級被貼上不同的“標簽”,學生也被分為不同層次。不少“平行班”的學生在采訪時表示,自尊心受到傷害,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一定打擊,覺得自己比“重點班”的學生“低了一等”。部分受訪家長則不能容忍校方把孩子分為“三六九等”,認為這是一種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對其他普通學生不公平。
3. “重點班”學生想“逃”至“平行班”
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重點班”本是學生們向往的地方,一些“有門路”的家長,在開學前甚至會想盡各種辦法把孩子送進 “重點班”,但部分“重點班”學生卻并不“買賬”,想要“出逃”。
吳新告訴記者,自己曾帶過一名“次重點班”同學,這個同學的小學成績不是特別突出,在這個“高手如林”的環(huán)境里倍感壓抑,無論他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做到出類拔萃。在高壓的學習氛圍中,這個同學漸漸害怕上學、考試,甚至向老師表露想到“平行班”就讀的愿望。
同樣對“重點班”不“買賬”的,還有老師。“重點班”是學校出“中考成績”的“門面”,領導盯得緊,老師壓力大,“次重點班”老師擔心中游水平的學生一不留心成績下滑,“平行班”老師擔心學生會出各種狀況。
“其實,作為老師,我們更愿意帶一個什么層次的學生都有的班級,把這樣的班級帶好,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學生也可以接觸各種類型的同學,有更多的碰撞,能學到的東西更多,對他們自己的成長和人格健全更有好處。”吳新說。
4. 剛上小學 就被分到“實驗班”
家住太子山莊小區(qū)的胡先生的女兒小甜(化名),剛剛成為南山實驗學校荔林小學部一名小一新生。胡先生告訴記者,今年該校共招收3個班級,學校早早就設置了不同特色的班級:“數(shù)學實驗班”、“讀寫實驗班”、“課改實驗班”,3個班級各有特色,在教學上各有側重,家長只能“三中選一”。
給小甜報名時,胡先生原本打算選擇讀寫實驗班,但被老師告知,上這個班需至少認識300個漢字,而且要配備筆記本電腦或IPAD?紤]到女兒年紀太小,擔心使用電腦上課,會影響孩子認字、寫字的能力,并患上電腦‘依賴癥’,胡先生果斷放棄“讀寫實驗班”,改報“數(shù)學實驗班”。
和胡先生一樣的家長還有很多,他告訴記者,共有80多位家長選擇了“數(shù)學實驗班”,幾乎是兩個班的人數(shù),而其它兩個班人數(shù)遠遠不夠。無奈之下,學校采取抽簽的方式,48名家長抽到“幸運簽”進入“數(shù)學班”,其余學生被調劑到另外兩班。
“為什么孩子不能享受正常的受教育權利呢?”胡先生納悶不已。他表示,女兒年紀還小,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特長與愛好,選擇數(shù)學班純粹是無奈之舉,與其被“實驗”,他更希望女兒擁有一個健康全面的學習環(huán)境。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11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關于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的指導意見》,就明確禁止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以各種學科類實驗班名義招生的行為。
教育界有關人士認為:
分重點班 不利學生成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長坦言,學校分“重點班”有利于集中優(yōu)勢資源,快速辦出成績,提高學校知名度和生源上的競爭力。另外,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班教學,也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優(yōu)秀學生可以加大學習難度,普通學生可以先打基礎,再逐步提高。
“但是,分班教學給孩子帶來的危害也將是深遠的。”她表示,將尚屬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孩子過早地分為“三六九等”,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僅傷害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健康成長。孩子在學校學知識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功能,學會與人相處,形成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才是義務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教育部門規(guī)定不分重點班,正是立足于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多元化的成長環(huán)境。
對于“重點班”屢禁不止的原因,市政協(xié)委員、市教育局電教館研究員朱克恒認為,根本原因在于現(xiàn)行教育體制與規(guī)章制度之間的矛盾。
他說,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根本上是應試教育,對學校、對校長的考核方式體現(xiàn)在升學率等指標上,判斷孩子是否成才,主要看孩子考試成績的高低,是否上了名校。硬規(guī)定面前,學校暗箱操作辦“重點班”,家長們則硬頭皮讓孩子擠進“重點班”,成了家校雙方你情我愿的事。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從教育體制改革入手,只有配套制度都跟上了,“重點班”才會自然瓦解。
(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