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原“華東政法學院”)是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原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并組建成立華東政法學院。其后由于種種原因,學校于1958年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63年再次籌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正式撤銷。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第二次復校。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正式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學校原為司法部直屬院校,現(xiàn)為上海市管理的高!,F(xiàn)任黨委書記杜志淳教授,校長何勤華教授。
學,F(xiàn)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1300余畝;各類在校生23000余人,教職工近1400人。學校設有 16個學院(部),現(xiàn)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12個博士點、27個碩士點、23個本科專業(yè)及法學博士后流動站;法律史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經濟法學、刑法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際法律與比較法研究中心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研究項目;2002年、 2008年兩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均為優(yōu)秀。法律史學、經濟法學本科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制史、經濟法學、司法鑒定概論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法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法學、偵查學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開放型國際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為教育部建設項目;刑法學、金融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本科教學團隊為市級教學團隊,國際經濟法學等 16 門課程為市級精品課程,知識產權為上海市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法學、政治學、偵查學、知識產權專業(yè)和“國際金融、航運法律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項目”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項目。
學校出版有《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等法學類核心期刊,設有國際法律與比較法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綜合治理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等 90 多個科研機構,先后與國(境)內外 80 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圖書館藏書 180 余萬冊,中外文報刊 1500 多種。 學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國家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花園單位,松江校區(qū)是全國物業(yè)管理示范園區(qū)。多年來,學校遵循“篤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
訓,發(fā)揚“逆境中崛起,憂患中奮進,輝煌中卓越”的精神,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等學科的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站在新的起點,學校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依法治校,質量為先,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以教學為中心、人才培養(yǎng)為根本、學科建設為龍頭、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逐步建成以法學、政治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為重點,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的多科性特色大學,培養(yǎng)更多應用型、復合式、開放性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做出新的貢獻!